|
玖兩優(yōu)黃莉占
審定編號: 鄂審稻2018032 皖引稻2019084
(豫)引種﹝2019﹞稻042
(湘)引種〔2019〕第 1 號
(贛)引種〔2018〕第001號
桂審稻 2020026 號 粵審稻20190075 |
品種介紹:
審定編號:鄂審稻2018032
品質(zhì)產(chǎn)量:2016~2017年參加湖北省晚稻品種區(qū)域試驗,米質(zhì)經(jīng)農(nóng)業(yè)部食品質(zhì)量監(jiān)督檢驗測試中心(武漢)測定,出糙率79.5%,整精米率67.5%,堊白粒率13%,堊白度3.4%,直鏈淀粉含量17.5%,膠稠度50毫米,長寬比3.1,主要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三級優(yōu)質(zhì)稻谷質(zhì)量標準。兩年區(qū)域試驗平均畝產(chǎn)564.18公斤,比對照金優(yōu)207增產(chǎn)5.21%。其中:2016年畝產(chǎn)594.37公斤,比金優(yōu)207增產(chǎn)5.57%;2017年畝產(chǎn)533.98公斤,比金優(yōu)207增產(chǎn)4.81%。
特征特性:株型適中,植株較矮,分蘗力較強。劍葉中長、直挺、內(nèi)卷。大穗型,著粒較密。谷粒長形,稃尖無色,有短頂芒。后期熟相較好。區(qū)域試驗中株高101.2厘米,畝有效穗21.2萬,穗長21.6厘米,每穗總粒數(shù)159.2粒,每穗實粒數(shù)123.7粒,結(jié)實率77.7%,千粒重24.00克。全生育期118.5天,比金優(yōu)207長0.5天。病害鑒定為稻瘟病綜合指數(shù)3.7,稻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,中感稻瘟??;白葉枯病5級,中感白葉枯??;紋枯病7級,感紋枯病。
栽培要點:1.適時早播,培育壯秧。6月15~18日播種,秧田畝播種量8~10公斤,大田一般畝用種量1.5~2.0公斤,播種前宜用咪鮮胺浸種。秧苗1葉1心期適量噴施多效唑,2葉1心期和移栽前5~6天各畝施尿素5公斤。2.合理密植,插足基本苗。秧齡25天左右,株行距16.7厘米×20.0厘米或16.7厘米×23.3厘米,每穴插2~3粒谷苗。3.科學管理肥水。采取“前促、中控、后補”的施肥原則。一般畝施純氮12公斤,氮磷鉀比例為1:0.5:1。寸水返青,薄水分蘗,夠苗曬田,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淺水層,后期干干濕濕,直至黃熟。4.病蟲害防治。苗期注意防治稻薊馬,大田注意防治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紋枯病、白葉枯病和螟蟲、稻飛虱等病蟲害。
適宜范圍:適于湖北省作晚稻種植,但稻瘟病常發(fā)區(qū)、重發(fā)區(qū)不宜種植。
引種備案號:皖引稻2019084
引種備案區(qū)域:安徽省沿江江南雙季晚秈稲區(qū)種植,包括安慶市,池州市,銅陵市,蕪湖市,馬鞍山市,宣城市,黃山市雙季稻種植區(qū)。
引種備案號:(豫)引種﹝2019﹞稻042
主要性狀:秈型兩系雜交稻品種,全生育期125.4天,株高106.2cm,畝有效穗20.0萬穗,穗長23.8cm,每穗總粒數(shù)172.3粒,結(jié)實率83.2%,千粒重23.2g。
抗病鑒定:中抗稻瘟病、中抗稻曲病、感白葉枯病、感紋枯病、高抗條紋葉枯病。
產(chǎn)量表現(xiàn):平均畝產(chǎn)594.4kg,較對照豐兩優(yōu)四號增產(chǎn)5.6%。
引種備案區(qū)域:河南省南部稻區(qū)。
栽培技術要點: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,秧田播種量10-12kg/畝,秧齡30-35天,采取寬行窄距,16.7cm×30cm為宜,每穴1-2粒,確保每畝15-16萬穗,深水孕穗、養(yǎng)花,淺水栽秧,寸水活棵,薄水分蘗,斷水不能過早。
風險提示:注意防治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紋枯病、稻飛虱等病蟲害,遇極端高溫或冷害天氣,及時灌深水調(diào)溫。
引種備案號:(湘)引種〔2019〕第 1 號
抗病鑒定:葉瘟4.0級,穗瘟7.0級,穗瘟損失率4.3級,稻瘟病 綜合抗性指數(shù)4.9,白葉枯病5.0級,稻曲病5.0級。
引種備案區(qū)域:長沙市、衡陽市、株洲市、湘潭市、岳陽市、 常德市、益陽市、郴州市、永州市。
引種備案公告號:(贛)引種〔2018〕第001號
主要性狀:全生育期114.5天,比對照五優(yōu)308早熟1.1天。該品種株型適中,植株較矮,分蘗力較強。劍葉中長、直挺、內(nèi)卷。大穗型,著粒較密。谷粒長形,稃尖無色,有短頂芒。后期熟相較好。株高99.8厘米,畝有效穗20.8萬,穗長22.4厘米,每穗總粒數(shù)170.5粒,每穗實粒數(shù)141.3粒,結(jié)實率82.9%,千粒重24.2克。長寬比3.1,穗瘟發(fā)病率最高9級,穗瘟損失率平均30.91%。
產(chǎn)量表現(xiàn):2018年適應性試驗,平均畝產(chǎn)602.7公斤,比對照天優(yōu)華占增產(chǎn)4.2%。
引種備案地區(qū):南昌市、撫州市、吉安市、贛州市、九江市、上饒市、宜春市、新余市、景德鎮(zhèn)市、鷹潭市、萍鄉(xiāng)市稻瘟病輕發(fā)區(qū)作晚稻稻種植。
栽培技術要點:1.適時早播,培育壯秧。6月18-30日播種,秧田畝播種量8-10公斤,大田一般畝用種量1.5-2.0公斤,播種前宜用咪鮮胺浸種。秧苗1葉1心期適量噴施多效唑,2葉1心期和移栽前5~6天各畝施尿素5公斤。2.合理密植,插足基本苗。秧齡25天左右,株行距16.7厘米×20.0厘米或16.7厘米×23.3厘米,每穴插2~3粒谷苗。3.科學管理肥水。采取“前促、中控、后補”的施肥原則。一般畝施純氮12公斤,氮磷鉀比例為1:0.5:1。寸水返青,薄水分蘗,夠苗曬田,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淺水層,后期干干濕濕,直至黃熟。4.病蟲害防治。苗期注意防治稻薊馬,大田注意防治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紋枯病、白葉枯病和螟蟲、稻飛虱等病蟲害。
風險提示:1、貯藏條件:陰涼干燥處保存,注意防蟲防鼠。2、在播種前必須用“咪鮮胺”等藥劑浸種消毒,防惡苗病。3、該品種2018年江西省稻瘟病抗性自然誘發(fā)鑒定為高感(HS)稻瘟病,請根據(jù)當?shù)剞r(nóng)業(yè)部門病蟲預報,可選用75%三環(huán)唑、富士一號等藥劑加強防治稻瘟病,同時及時防治紋枯病、稻飛虱、二化螟、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。4、異常天氣會影響水稻結(jié)實率和產(chǎn)量,在孕穗、抽穗、揚花期應加強田間肥水管理,減少損失。5、合理施肥,加強田間管理。
咨詢服務電話:0731-84690910 、84690990(營銷中心)。
審定編號:桂審稻 2020026 號
特征特性: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。桂中、桂北種植,全生育期早稻 119.6 天,比對照五優(yōu) 308 長 0.4 天,晚稻 107.8 天,比對照五優(yōu) 308 長 0.6 天。株型適中,植株較矮,分蘗力較強。劍葉中長、直挺、內(nèi)卷。大穗型,著粒較密。谷粒長形,稃尖無色,有短頂芒。早、晚兩季抗性:稻瘟病綜合指數(shù)分別是 5.8、4.8,穗瘟損失率最高級別是5 級;白葉枯病分別為 5 級、7 級;中感稻瘟病、中感~感白葉枯病。
產(chǎn)量表現(xiàn):根據(jù)廣西 晶惠 聯(lián)合生產(chǎn)試驗資料,2019 年參加廣西桂中、桂北稻作區(qū)聯(lián)合生產(chǎn)試驗,早稻平均畝產(chǎn) 523.6 千克,比對照五優(yōu) 308 增產(chǎn) 3.2%,晚稻平均畝產(chǎn)469.6 千克,比對照五優(yōu) 308 增產(chǎn) 3.4%。
栽培技術要點: 1.適時早播,培育壯秧。早稻 3 月中、下旬播種,晚稻 7 月 5 日前播種;秧田畝播種量 8~10 千克,大田一般畝用種量 1.5~2.0 千克,播種前宜用咪鮮胺浸種。秧苗 1 葉 1 心期適量噴施多效唑,2 葉 1 心期和移栽前 5~6 天各畝施尿素 5 千克。2.合理密植,插足基本苗。秧齡 25 天左右,株行距 16.7 厘米× 20.0 厘米或 16.7 厘米 ×23.3 厘米,每穴插 2~3 粒谷苗。3.科學管理肥水。采取 前促、中控、后補 的施肥原則。一般畝施純氮 12 千克,氮磷鉀比例為 1:0.5:1。寸水返青,薄水分蘗,夠苗曬田,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淺水層,后期干干濕濕,直至黃熟。4.病蟲害防治。苗期注意防治稻薊馬,大田注意防治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紋枯病、白葉枯病和螟蟲、稻飛虱等病蟲害。
審定意見:該品種符合廣西稻品種審定標準,通過審定。可在桂中、桂北稻作區(qū) 作早、晚稻種植。注意稻瘟病、白葉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。
審定編號:粵審稻20190075
特征特性:感溫型兩系雜交稻組合。早造全生育期122~125天,與對照種華優(yōu)665相當。株型中集,分蘗力中等,抗倒力強,耐寒力中強??聘?03.2~103.6厘米,畝有效穗17.4~17.5萬,穗長22.4厘米,每穗總粒數(shù)151~170粒,結(jié)實率81.2%~82.9%,千粒重24.0克。米質(zhì)鑒定未達優(yōu)質(zhì)等級,糙米率82.6%,整精米率30.8%~49.3%,堊白粒率6%,堊白度0.7%~2.8%,透明度1級,堿消值7.0,膠稠度42~48毫米,直鏈淀粉21.2%~21.4%,長寬比3.0~3.1,食味品質(zhì)分75??沟疚敛。嚎剐灶l率97.2%~100%,對中B群、中C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94.4%~100%和100%,病圃鑒定葉瘟1.2~1.8級、穗瘟1.8~3.5級;中感白葉枯?。↖V型菌5級、V型菌9級)。
產(chǎn)量表現(xiàn):2017、2018年早造參加省區(qū)試,平均畝產(chǎn)分別為486.85公斤、513.55公斤,比對照種華優(yōu)665分別增產(chǎn)2.97%、0.63%,增產(chǎn)均未達顯著水平。2018年早造參加省生產(chǎn)試驗,平均畝產(chǎn)465.2公斤,比華優(yōu)665增產(chǎn)6.72%。日產(chǎn)量3.89~4.21公斤。
栽培技術要點:按常規(guī)栽培管理。
省品審會審定意見:玖兩優(yōu)黃莉占為感溫型兩系雜交稻組合。早造全生育期與對照種華優(yōu)665相當。產(chǎn)量與對照種相當,米質(zhì)未達優(yōu)質(zhì)等級,抗稻瘟病,中感白葉枯病,耐寒力中強,適宜我省粵北和中北稻作區(qū)早、晚造種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