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最南方的戰(zhàn)場》為2017年隆平高科集團內部舉辦的“造福隆平”主題征文比賽一等獎作品。今天,讓我們和本文作者文昌元一起走進最南方的戰(zhàn)場,感受隆平生產人在這里戰(zhàn)斗的場景吧! 海南作為雜交水稻種子供應的最前線,是公司最南端的種子生產基地。在這里,有一群年輕的生產人默默堅守田間,跟老天“搶”雜交水稻種子:搶時機、搶時間、搶資源。這里是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場。 當一粒粒種子從稀疏的嫩綠逐漸染上金黃,壓彎了腰時,種子生產便到了最后階段了——搶收搶曬。5月是海南戰(zhàn)斗的開始,生產人不分晝夜,和時間、和天氣賽跑。田間地頭就是辦公室,每天,我們奔走在田間、曬場,趕在晴好天氣加快種子搶收搶曬,嚴密關注收曬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,確保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符合質量標準。時常深沉的夜幕下,你總能聽到收割機發(fā)出的陣陣轟鳴聲,曬場燈火通明,15臺巨大的烘干機從未消停,工人們揮著掃把、鏟子作業(yè),和時間默默較量。 5月的海南氣溫已達30多度,僅需兩天,濕種子的水分就可以降到12%以下。下午是太陽最烈的時段,也是種子水分速降的最好時機,生產人便人手一頂帽子、一個挎包、一水瓶、一臺水分儀,奔走在各曬場測試水分,忙個不停。 “水分值多少了?達標沒有?什么時候可以裝袋?”走到哪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,大家熱切盼望著早點兒把種子打包,完成任務。但種子質量無小事,再熱切的盼望,我們也只能裝作視而不見,不敢有絲毫松懈,只細細叮囑大家勤翻種子,嚴密把關,確保每一批經手的種子質量過關,因為這是隆平的生命線。 做農業(yè)最怕遇到不利天氣。當你親眼目睹、或投身過對抗多變的天氣,你就能體會用“搶”這個字形容這一場景,毫不為過。海南最大的曬場——福久國際大曬場,一天可容納250多萬斤種子,但因為靠海,天氣變幻莫測,我們只能不斷刷新天氣軟件,細細觀察云層。稍有不對,曬場便立刻進入緊急狀態(tài),頓時,吆喊聲、掃帚聲、雨布鋪張聲此起彼伏,趕在大雨來前做好防雨工作。 誰也沒法預知天氣,決定天氣,但我們可以防范風險。為確保萬無一失,走遍曬場各個角落,逐一檢查防雨措施落實情況,是隆平生產人每天的必修課。 白天忙碌過后,晚上便是發(fā)貨高峰期,每到一個裝車點,緊張有序地完成逐袋過秤、寫標簽、裝車、開具發(fā)運單,我們又匆匆趕往下一個裝車點。有天晚上我們完成了60多萬斤種子的發(fā)貨,在最后一輛貨車離開時,天快亮了,我們躺在扎好的谷堆上,仰望星空。那是我第一次認真仰望海南的夜空,我想你一定沒見過海南凌晨四點的星空吧,真的很美! 蹭飯是在海南必學的一項技能。時常,我們總和陌生人一起吃飯,尷尬是難免的,但只要說起我們是隆平種業(yè)的,氣氛便變得不同了。有老農說:“你們隆平的這些年輕人能吃苦,這幾些天我們是見到了,真是不錯!咱自家的娃,好多人鋤頭都沒摸過哩,更別說搞農業(yè)了。”同勞動者暢聊的感覺很是舒暢,黑黝黝的臉上帶著真誠的笑臉,如此質樸、實在。 頭頂無情烈日,奔走在滾燙的水泥地,與天斗,與地斗,與蟲斗,和身體對抗,不怕驕陽似火,也無懼狂風暴雨,時刻準備戰(zhàn)斗,這就是最南方的戰(zhàn)場,這就是種業(yè)人的戰(zhàn)場。但我們無懼,甘之如飴,充實的生活讓人笑得燦爛,心底更踏實,因為這是陽光下最崇高的事業(yè)!